新彩天欢迎您!
幻海优品

营造社沙龙45期未来汽车设计趋势没有固定模式 以追求极致体验为终极目标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 雷润雨

在汽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没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够经久不衰,甚至没有一种设计能在诞生之初就赢得消费者认可,但这并不妨碍其多年后成为经典。随着新能源车时代到来,汽车设计随之发生改变,新设计层出不穷。身处汽车变革时刻,造型设计在变,动力结构和驾驶方式等都在改变,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汽车设计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什么样的汽车设计叫好又叫座?

本期嘉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选政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产品与移动方向教研室主任,博士、副教授 周波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出行方向负责人 李勇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刘莹

嘉宾观点:

1、未来审美和设计潮流呈多元化趋势,没有固定模式。

2、随着自动驾驶、大数据、物联网发展,无论造型有何变化,未来内饰设计目标一定是追求极致体验,这种体验可能跟以往燃油车不同。

3、曾经的汽车可能是一个“移动的雕塑”,追求光和影的效果,而未来更多的是向移动空间、生活空间或办公空间延伸。

4、若想真正达到用户共创,需形成完整的、可落地执行模式,不能停留在营销层面。

5、打破同质化有一个方法,就如同武术中的“唯快不破”;但并非改变就能成功,仍需不断试错。

6、设计同质化是技术趋同导致,但在不断发展中依然存在差异。

7、今天我们谈设计往往不能孤立地只谈造型自身,有时要将设计与营销和传播融合在一起。

8、车企应随技术发展而改变组织架构方式,由此可解决包括设计在内的诸多问题。

x

1、内饰设计发展趋势是什么?

王选政:严格意义上说是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因为有太多不确定性。我们正处于去中心化时代,任何技术出现都会导致思维方式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会带来不同评判眼光,而Z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代人会拥有何种评价标准是未知数。

特斯拉Cybertruck在设计之初不被大家认可,但在一两年后被大家接受。原因在于原有的设计思路被打破,与大众已形成的传统认知不一样。

周波:未来设计潮流是多元化的,没有固定模式。但未来内饰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肯定是多元化发展。例如“赛博朋克”风和五菱宏光MINIEV这种二次元风格,以及出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设计趋势,都是很好的发展趋势。

李勇:未来内饰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随着自动驾驶、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无论造型有何变化,未来内饰设计的目标一定是追求极致体验,这种体验可能跟以前燃油车时代不同,会在自动驾驶技术加持下,延伸出多种空间体验。

我始终认为,曾经的汽车可能是“移动的雕塑“,追求光和影的效果,但未来更多是向移动空间、生活空间或办公空间延伸。我相信未来内饰一定是空间内部的延伸,根据不同需求达到极致体验。

刘莹:未来汽车设计强调两个关键词:舒适性和易用性。正像刚才所说,未来汽车不只局限于代步工具,它其实正在更加纯粹地成为人们生活的辅助品,完全为人服务。

2、汽车造型为什么越来越趋同?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设计“同质化”?

李勇: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探索自己的造型语言,多集中在进气格栅和中控屏,但这些可以设计的地方不是很多。此外,部分电动车仍由燃油车打造而来,受限于底盘结构和技术不能大幅改动,导致出现同质化现象。随着技术成熟和设计的发展,同质化现象会得到改变,要用发展的眼光待问题。

王选政:我将同质化分为了两个时期。第一个同质化时期大约在130年前,从马车向汽车转变时,大家的做法和造车工艺都差不多。到计程车流行时,开始通过色彩、材料、造型等方法打破之前形成的同质化,随后大家又开始跟风出现同质化。

在汽车领域,大众甲壳虫当时在北美的广告策略是“反风格宣言”,在报纸上打广告,标榜该车没有造型和设计,瞬间让大家觉得与“旧时代”设计风格完全不同,这样一来便把之前的同质化打破了。随后是石油危机,这时又出现了紧凑级汽车,大家又开始跟风制造。

第二个同质化时代就是今天。大家认为进气格栅应该是封闭的,这种细节体现出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同质化。因为这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对所有的车企都是挑战。

其实跟风和模仿是正常现象。汽车正逐渐从消费类内燃机产品,向消费类电子产品属性转变。在这个时代,不同品牌拿出不同新设计才能实现真正盈利。上一个同质化时代,跟风跟的快话,有可能分得一杯羹,但在第二个同质化时代,如只是跟随者,可能连分一杯羹都分不到。

同质化时代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就如同武术中的“唯快不破”。就是你得不断改变,只要跟之前不同就可以,但并非改变就能成功,仍需不断试错。

周波:我认为这是汽车设计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刚才提到的封闭式进气格栅和贯穿式尾灯,都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相较燃油车,电动车没有引擎无需散热,现在很多电动车进气格栅越来越小,这均是典型的技术演进导致设计趋同。

3、在快消费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如何判断年轻消费者需求,判断未来趋势?

王选政:我认为设计团队应多吸纳年轻人,只有年轻设计师构成研发团队主体,才能拿出真正的年轻化作品,但这对所有车企都是挑战。我们知道,车企十分愿意与高校做产学研合作,除人才需求原因外,就是希望能够打破成熟的设计经验而形成的边界,打破创意桎梏。

很多车企的设计部门组织方式与多年前基本是一样的,没有随科学技术发展而改变组织架构,车企如何从架构方式变革至关重要,而且解决的不仅是设计类单一问题。

周波:我认为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抓住消费者的确没错,但另一方面不能无限度或没有边界满足消费者。

快消、盲盒等二次元类产物是一种时髦,但这些时髦产物肯定不能称作是经典,且具有时间性。但汽车不是时髦类产品,应该算做耐用品,更多的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当产品审美价值远低于物理使用寿命时使用者就会扔掉,但该物品还是可以使用的,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就是说,设计师在满足消费者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李勇:应充分分析年轻人所喜欢趋势的内在心理动因,找到根源并在设计上进行开发。设计完成后可适当制造营销事件吸引消费者,利用营销事件捕捉目标用户,从而分析内在动因。总而言之,我认为要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把心理动机和设计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盲目追求浮在表面的现象。

4、如何看到汽车设计中的“用户共创”?

王选政:现阶段共创有些还局限在营销层面,有时甚至被简化成口号。在设计发展历程中,早期是为精英阶层服务,与普通阶层没有任何关系。而今天的设计最基本出发点就是人人都可参与,人人参与才是真正的共创。

有一个例子,汽车设计就像我们正在爬一个很高的山坡,但始终有一个最高点,在这个背后我们能听到大海的声音,闻到海水的味道,甚至有时特别活跃的鱼会蹦出来,我们还能捡到一条鱼,但我们唯一不知道的就是那片海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知道那里存在一些东西,但具体什么样子,如何应对,却是很大挑战。

李勇:现在提到的共创是用户参与设计的一种实践,关键是如何实施。是少数合伙人共创,还是真正用户共创,不能仅留在概念里进行炒作。若想真正达到用户共创,需形成完整的、可落地执行方法。

刘莹:首先看车企如何界定用户共创,是停留在设计层面,还是真正让一部分有资质的人参与到管理中。从设计层面说,宝马MNIN COOPER曾经在网上开通过定制化涂鸦车身,但这严格地来说只是定制化消费,并非用户共创。

作为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头脑,要看清用户共创背后本质,车企应真正把设计主导权交给消费者。

5、从燃油车时代跨越到智能车时代,汽车设计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吗?

王选政:我认为一定是有的,前面提到特斯拉Cybertruck就是一种颠覆。到目前为止的汽车设计,包含新能源车在内,从设计理论、到设计的方法、再到设计评价标准,事实上跟很多年前运作方式都是相同的,只是因为时代变化产生风格上的不同。

而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会出现很多完全不同的事物,这将会形成全新的设计评价标准和逻辑线,从而发生一些根本性变化。

李勇:我觉得汽车设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第一,不断有主机厂与高校合作,目的是探讨未来的汽车设计或对出行工具造型进行探索。我觉得未来不仅是定义在 “汽”的概念,更多的是对个性化出行方式设计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汽车发展前景无限好。

第二,广州大学城附近是小鹏汇天工厂(小鹏旗下专注于飞行汽车研发的公司),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为小鹏的广告词阐述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就是多样化出行探索者,无论车企还是设计师,都需要探索多样化的出行方式,比如城市短途出行或远距离出行。在这种情况下会让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体现在设计上就是一些根本性变化。

周波:我对未来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如今技术进步和迭代都非常迅速,由此为汽车业和汽车设计带来较大颠覆。比如电动车在外观设计进行简明化处理,虽整体造型变化不大,但内部核心部件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可在同一电动平台衍生出轿车、SUV、MPV等各级别车型。未来设计也会越来越大胆,我对未来抱有乐观期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有转载其他网站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