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彩天欢迎您!
幻海优品

呼伦贝尔:逐绿前行趁春风

原标题:呼伦贝尔:逐绿前行趁春风

历经漫长严冬的沉寂后,世界稀有的绿地、中国最美的草原此时此刻正充满了万物伊始、蓬勃生长的希望,一缕缕夏天的气息借着风的力量回到了人们的怀抱。生活在这里,抬头看见的是晴空万里的“呼伦贝尔蓝”,四顾呼吸的是心旷神怡的“生态绿”。

诚然,如此良好的生态和空气环境,与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却也实实在在反映出呼伦贝尔市上下守“绿”促发展的成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与决心。

定位 前行的方向

打开呼伦贝尔地图,浩瀚林海、茫茫草原和众多的湿地、湖泊唇齿相依,共同构成了祖国北疆非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正因为重要,让呼伦贝尔自觉担负起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重任。

使命担在肩上、责任记在心里、举措落到实处。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如何永葆呼伦贝尔的秀美山川,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同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绿色也要发展,是呼伦贝尔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此,呼伦贝尔市谋定:聚焦服务“双碳”战略,聚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要求,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引领,全地域全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廊道,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做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文章,积极争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 一直在行动

空气清新、水质干净、环境优美,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必备条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呼伦贝尔的碧水、蓝天、净土持续“在线”——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随着气候的回暖,乌兰诺尔管护站辖区内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鸿雁、灰雁、豆雁、绿头鸭、赤麻鸭等迁徙候鸟聚集在刚刚开河的水面上捕食、嬉戏,为沉寂了一冬的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据了解,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各类项目的扎实推进让水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水质指标稳步向好,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呼伦湖水面面积为2237.8平方公里,水量达到了135.1亿立方米,接近了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6月,干涸了15年的新开湖重新开始注水,封冰期前已形成约110平方公里的明水面,水量约1亿立方米,治理工作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记者采访呼伦湖保护区管理局时了解到,通过封湖休渔、全面禁渔措施的深入开展和产卵场、洄游通道的有效保护,2021年呼伦湖内优质的鲤、鲫、红鳍原鲌、瓦氏雅罗鱼等大中型鱼类生物量已增加至56%左右,渔业资源总量相较于2020年增加了2.24万吨,鱼类种群结构不断优化,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

湖水清澈,来自于河湖长制守护呼伦贝尔碧水清波的坚定之心。3月29日,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再次踏上巡河之路,先后来到呼和诺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呼伦湖小河口、呼伦湖生态补水工程、水资源配置项目加固完善工程、嵯岗镇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和甘珠花嘎查环境卫生整治现场等处,听介绍、问数据、询细节,与管护站工作人员视频连线,详细了解水质改善、水量监测、环湖周边环境恢复及保护区管护执法能力建设、深化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成果等情况。经了解,自2017年呼伦贝尔市实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各项制度体系日臻完善,落实四级河湖长2100余人,串联起治水“责任链”,巡河巡湖实现常态化,市域内河湖面貌不断焕新,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5%。位居自治区各盟市第一位,这是呼伦贝尔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交出的喜人答卷。而为持续优良的空气质量保驾护航的则是科学规范的保护与治理。

为了让草原绿色永存,通过退牧还草等工程的实施,给草原提供了一个更新复壮、休养生息的机会。据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73.1%提升到76.6%,高度由30.82厘米增加到36.69厘米,干草产量由115.97公斤/亩增加到126.66公斤/亩。

“现在,养的牲畜头数减少了,但挣的钱反而比以前多了。草场高度回到了以前,小时候见过的野生动物,又重新回到了这片草原。”家有3000余亩草场的新右旗阿日哈沙特镇牧民巴图深切地感受到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草原保护措施带来的好处。2021年,呼伦贝尔市林草部门对各类型草原设置412个样地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生态监测。随着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力度的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2021年,呼伦贝尔市多年生草本植物持续增加,退化草场指示植物星毛委陵菜、狼毒和一年生杂类草比例明显降低。通过补播、切根、施肥等措施,草原保护修复项目区草原盖度、高度和土壤养分明显提高,部分沙地治理项目区治理效果明显。

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伐,是为了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据最新林业基础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有了显著提升,由2012年的51.4%提高到2021年的52.35%,提高了0.95个百分点。

生态是根基,绿色是底色,矿山则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呼伦贝尔市正全力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模式。按照规划要求,到2022年底,煤炭、金属、矿泉水生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到2024年底,非金属、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生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2025年底,全部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探索 永远在路上

属于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坚决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功能区划及规划要求的坚决不批;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的坚决不批……将过亿的投资项目拒之门外,对于渴求发展、寻求跨越的呼伦贝尔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科学有序的发展必须将环保放在第一位,这更彰显了呼伦贝尔对于保护环境的坚定决心。

要绿色,也要发展,要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聚焦全面绿色转型,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呼伦贝尔市从未放弃探索的脚步——

林子呼吸竟然能卖钱?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01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开始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开发储备的国际国内标准林业碳汇项目9项。2017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完成了第一笔40万元林业碳汇交易,迈出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为了让碳汇产业与市场接轨,2021年初,内蒙古森工集团成立了碳汇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碳汇产业,形成合力的林业碳汇再度发力。据统计,2021年碳汇公司成立首年,规范销售实现交易额1465万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林区已累计实现碳汇交易2600万元。今年,内蒙古森工集团碳汇产业计划销售碳汇产品100万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开发储备林业碳汇产品1000万吨。

要留住呼伦贝尔的蓝天白云,每一个呼伦贝尔人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念,可以更好的引导人们前行!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理念。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呼伦贝尔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2年度工作计划,从六大方面,39个具体内容就今年创建工作做出工作部署和安排:从保持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综合治理;保持声音环境质量;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监管;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格防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十一个方面着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监管,预防环境污染。从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积极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大力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加快农牧业增质增量发展;加快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快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加快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十个方面对节能降耗、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向更绿色、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进行了介绍……该计划的制定让创建工作有了指导和遵循,更明确了今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从思考到实践,呼伦贝尔选择的是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之路,是一条符合市情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呼伦贝尔市的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一直在行动,所要走的路依旧漫长。(记者:毛璐璐 王秋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有转载其他网站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