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彩天欢迎您!
幻海优品

定位从智能转向驾控,智己在成立的15个月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品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编辑 | 马倩

上周,智己汽车发布了智己L7 Pro的价格——40.88万元,计划4月底开始交付。

原计划中,智己团队会在3月开启智己L7实车试驾,但这个节奏因疫情延期。

“我们赶在浦东封控前的4小时,抢运了一大批物料,保障临港工厂还在运转。我们得争取尽快将试驾车从上海运出去。”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线上媒体沟通会上表示,目前进度总体正常推进,但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周。此外,刘涛还表示,智己的公开融资已经在规划之中。

原本,这场发布会将是智己汽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2020年12月25日成立至今,经过15个月的酝酿,产品终于下线面向终端消费者。真正的考验开始了。智己团队对这场发布会筹备许久,但遗憾的是,因疫情影响,只能从简线上筹办。不过,发布会上还是释放出两个明确的信号:

其一,智己汽车想从“BBA”中抢蛋糕。

其二,智己L7想要主打“驾控体验”。

“我们定这个价格,的确是盯着豪华车品牌的用户。”刘涛说,电动化重构了传统豪华车定义的游戏规则。“有人沉浸还在BBA所构建的传统价值体系当中,但在我看来,一旦你开过电动车,根本回不去那个老世界。”

智己首款产品40.88万元的指导价,打破了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定价的天花板。智己的底气是什么?换句话说,在智己构建的游戏规则中,40万能买到什么?

针对L7,智己团队打出了“操控”这张牌,甚至在沟通会的背景板上明确地写着:新世界驾控旗舰。定位旗舰车型不难理解,毕竟是首款产品,要高举高打。但一款电动车选择“驾控”作为主要的宣传标签,还是让人有些出乎意料。

大部分人对智己汽车的印象停留在“上海市中心40分钟0接管”的自动驾驶实测视频上。那个视频着实给智己汽车带来一波热度,传播要素也算名副其实。毕竟单从命名来看,既然自称“智己”,总得主打“智能”吧。不少已下订单的准车主表示,正是看了L7自动驾驶实测的视频,才关注到智己汽车这个新品牌。

不过,为何就在实车下线、试驾之前的一波重要宣传中,智己团队的传播画风换成了“极致的驾控体验”?这是计划中的吗?

搜狐汽车梳理了智己汽车成立至今的一些主打标签。试图复原一下,这个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集团三方百亿元注资、生来自带光芒的汽车品牌,在成立至今的15个月里,都为自己找到了哪些标签?

2020年12月,智己汽车首次公开亮相。当时,其团队里还没有一个所谓的CEO管理者的角色。在智己的首场媒体见面会上,一个命名为“青年公社”的团队集体代表智己,面向公众介绍这个新品牌,并提出了这些词语:“流动的艺术品”、“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智能出行生态的全新共创模式”。

一个月后,2021年1月,智己汽车在上海、拉斯维加斯、伦敦三地同时发布“IM智己”品牌。那场发布会上,智己汽车整场都在强调一个命题:智能时代,汽车该是什么样子?

两场发布会下来,品牌调性大致明了:智能、高端、艺术。接下来的一年里,智己汽车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或许是试图将这些概念落地。

搜狐汽车整理了近15个月,智己官方围绕新车L7组织的重点活动与宣传,月均至少举办3-4场。当然,真实数据会更多。在这份不完全的统计中,我们将其大致分为三类标签:与智能、自动驾驶相关的;与艺术、用户共创相关的;与驾控体验相关的。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智己L7的宣传重点从智能转向驾控。去年上半年,智己汽车主要围绕智能汽车与艺术科技为卖点。尤其是去年六七月,围绕智己IM AD智能驾驶系统的营销事件密集传播。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传播重点逐渐聚焦在驾控体验上。尤其是今年,几乎所有营销宣传都围绕着车身性能与驾驶体验。

就连用户也感受到了企划风向的转变。“这些天发的全是驾控,产品好不好试驾一下就知道了。”一些用户在智己APP留言,他们不理解为何企业近期一直宣传驾驶操控感。

甚至有用户明确表态,“操控有啥用,去赛车吗?还在执迷不悟”、“新能源车不提安全,不提续航,只提驾控”、“顾此失彼了,好像放弃初衷的感觉”......不过,也有用户表示支持,“新能源、自动驾驶是锦上添花,首先必须是一台驾控优秀的车。”

对于智己L7的驾控标签,刘涛认为这是“必然的选择”。他说,“豪华品牌谈驾控,这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符合汽车核心价值的逻辑。如果非要做一个类比,在智能电动的新世界,智己就是要做出极致动力驾控的‘德系车’感觉。”

当然,我们可以将“驾控”视作智己汽车对于“电动化时代豪华车如何实现差异化”的答案。但如果只是追求驾驶操控感,手握40万预算的用户为何不直接买BBA呢?

“花40万买燃油车的用户是很无奈的,选来选去只能选一个2.0T的四缸机。在电动车时代,用40万的价格就可以感受到V8的动力。从性能角度来讲,与某著名豪华品牌5系比较,智己L7能够提供的动力至少是2倍以上。”刘涛说,“作为新能源车企,一定要把动力做好、操控做好、内饰做好、品质做好、健康做好,自动驾驶做好、软件做好、智能产品做好,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给到智能电动车。”嗯,看起来是要做到十项全能的。

即便是十项全能选手,也得选出一首主打歌。在智能电动化时代,当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比谁的激光雷达多、谁的芯片算力强的时候,智己汽车没有延续“智能驾驶”这个标签,而是侧重“驾驶体验”,多少让人有些费解。

去年,上汽集团领投了中国智能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 C轮的5亿美元融资。此后,智己汽车与Momenta合作研发IM A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己团队曾花大力气宣传IM AD系统,还提出了Door to Door Pilot的概念,即能实现端到端主要场景无缝的智能驾驶体验。

刘涛曾介绍,IM AD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超级算法,以全流程数据驱动作为技术路线,感知和规划全部由数据驱动。智己汽车曾官方表示,IM AD会采用12颗摄像头作为主传感器,主计算平台采用英伟达Xavier。

如果智己L7在交付时能实现Door to Door Pilot功能,这无疑会为上汽集团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一剂强心针。不过,随着交付临近,智己官方表示:在L7首批交付阶段,IM AD基础包功能基本具备,例如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辅助等,其他更高阶功能将在后续通过OTA持续迭代。截至目前,有用户反馈,IM AD系统操作起来并非宣传视频中“40分钟0接管”那么顺滑。

除此之外,针对“12颗高精度摄像头减配”的消息,智己官方回应:由于量产车型产品逻辑调整,DMS摄像头不再计入智驾高清感知摄像头数量内。至于智驾功能OTA的时间表,智己官方暂无回应。刘涛在接受搜狐汽车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用户比较关注的NOA能力,会在SOP+3-6个月的时候,以OTA的方式升级。

当所有人都以为智己汽车要死磕智能驾驶的时候,它却突然转了方向。这其中,或许有刘涛说的“必然的选择”,或许也有一些其他无奈的选择。

坦白讲,智己汽车的“时间运气”着实不太好。近两年,芯片短缺影响了许多主打智能科技的产品上市节奏。好不容易挨到交付前期,却遇到疫情三年来首次上海大面积风控管理。试驾车能否顺利从上海运出去,直接影响了后续准车主的试驾节奏和订单速度。

但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总归是要思考一下:40万预算,到底要用来买什么?是买智能、电动、豪华,还是驾控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有转载其他网站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你推荐
加载中...